共计 1518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Tips:米粒不习惯跟不熟的人聚餐,吃席都不想去,很多人不用公筷,吃不消。米粒曾经也不懂,读书那会打暑假工,在厂里吃饭,一桌子人,分盘的菜,不是去食堂窗口打菜,一桌子人几盘子,厂里员工都是用公筷,我们这些学生不懂,大家都用自己的筷子,还被厂里员工看不起,还说什么大学生,反正就是瞧不起人的话吧,从那之后,米粒就开始用公筷了,也不喜欢去吃席了。米粒来自农村,父母也不懂那么多事情,也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,都是靠自己一步步撞头了,被嫌弃了,才知道这是错误的做法,再改进。所以,米粒还是希望每个人都好好读书,经历得更多,懂得更多,教育好孩子,让孩子在社会上可以少走一点点弯路!
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
人们进行了诸多反思
如何能够有效阻挡病毒、细菌传播
其中之一就是
使用公筷
近日,中央文明办下发《关于开展倡导使用公筷公益广告宣传的函》的通知。通知倡议使用公筷、文明用餐,在全社会大力营造使用公筷的浓厚氛围,不断培育现代文明生活新风尚。
那什么是公筷
为什么要大力倡导使用公筷呢?
下面为你解答
什么是公筷?
公筷即“公用的筷子”,是出于健康卫生考虑,放在菜盘上让大家用来夹菜,但不能放进口里的筷子。使用公筷就像使用口罩一样,不仅能防止别人把疾病传染给自己,更能防止可能的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出去。
为何公筷没有得到多数人重视?
1
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使用筷子夹菜的传统。使用筷子作为一种习惯、一种文化,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。给别人夹菜,虽然体现了家人一起吃饭的亲情或者在外待客的热情,但是这种潜在的病毒传染可能性并没有得到大多数人的重视。
2
介意公筷用餐的传统观念还没有改变,不少人认为使用公筷“太矫情”“既麻烦又生分”。
3
不少人嫌使用公筷太麻烦,公筷跟私筷外型又差不多,有时候吃着吃着就分不清了,索性不用。
为什么大力倡导使用公筷?
1
拒绝“口水菜”,降低病原微生物交叉感染风险
多人聚餐时不使用公筷的最大弊端,是传播病原微生物。如果不使用公筷,就餐者的唾液由私筷直接接触饭菜,这些饭菜就很可能沾染上病原微生物,再经由其他人的私筷被送入口中,引起交叉感染,增加疾病感染风险。这也是不少家庭“一人得病,全家感染”的重要原因。
不仅如此,感冒病毒、乙肝病毒,甚至如今的新型冠状病毒等也会因此传播。世卫组织统计数据表明,唾液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,很多疾病都是在互相夹菜、公私筷不分中悄悄传播蔓延的。
2
使用公筷,是文明的一大进步
无数的研究及数据表明,公筷的正确使用能够有效地降低病原微生物交叉感染风险。使用公筷,不仅是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真正体现,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、用餐文明的新风尚。
公筷应该怎样正确使用?
在家吃饭时
1
固定餐具:每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碗、筷子、勺子、水杯,外形或颜色上容易辨别。
2
保持室内空气流畅。避免到封闭、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和人流集中的地方,必要时请佩戴口罩。践行分餐:把做好的饭菜直接分到家庭成员的盘子、碗里面,大家只是围坐在桌子上一起吃饭。
3
公筷公勺:不能分餐,每个人使用自己的碗、筷子和勺子吃饭,在每个菜盘、盆、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,放上公筷公勺,每个人都用公勺公筷夹、盛食物。
4
儿童喂养:鼓励孩子尽早独立进食。对不能进食的婴幼儿,家长或监护人一定用适当的方式感觉孩子食物的温度,严格禁止用嘴尝试孩子食物、帮助孩子咀嚼食物、口对口喂食孩子、与孩子公用餐具等做法。
餐馆就餐时
1
提倡带上自己的筷子和勺子,把餐馆的餐具作为公筷公勺。
2
使用餐馆的餐具,主动要求在每个菜盘、盆、锅等盛食物的容器上配备公筷公勺。
以下六大公筷使用倡议
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就努力践行吧
使用公筷一小步
健康文明一大步
为了我们的共同健康
让我们身体力行
使用公筷从我做起!
来源/新华社 人民网
编发:唐玉 审核:喻玲